一位做贸易的朋友曾留学法国多年,回国后,清一色的国产家电,问小编中国的各种家用电器制造实力那么强,冰箱、空调、微波炉、华为、小米手机用得都挺好的,船上用的也是国产的吧!小编给了他一个让他失望的答案:时至今日,远洋船驾驶台依然外国品牌一统天下!他吃惊地问,那为什么呢?神舟上天,航空母舰要下水了哎。
小编回答,专利!
读书时,始终对陀螺原理稀里糊涂的。去年为写一些航海认知方面的东西,一下子搞明白了。做了如下总结,没基础的人都看得懂:
1852年法国的利昂·傅科提出:“轴保持于水平平面内的陀螺,力求在自转的地球上使其轴与子午线同步转动。”这一论述后来被称为傅科定理,它奠定了陀螺罗经研制的基本理论基础。
到了二十世纪初叶,德国科学家Hermann Anschütz-Kaempfe于1908年,美国科学家Elmer Ambrose Sperry于1911年和英国科学家Sidney George Brown于1916年先后发明了各自系列的船用陀螺罗经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许茨(Anschütz)系列、斯伯利(Sperry)系列和阿玛-勃朗(Arma-Brown)系列陀螺罗经。
1、专利瓶颈
陀螺罗经也只能有这三种基本构造,由安许茨、斯伯利、勃朗三位科学家申请到专利,并设立了三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陀螺罗经制造公司,一直垄断至今!当然,早年的专利保护早已到期了,但后续又有很多专利。这就是小而美、小而强的公司,外人是很难介入的。
要不利用他们已到期的专利,要不购买他们的专利,要不侵犯他们的专利!与医药行业一样,利用到期专利仿制是中国很多行业通行的做法,会显得落伍,何况一些关键步骤人家是用的技术保密,而不是有时间限制的专利保护。生产的东西样子完全一样,但用起来总感觉差那么一点。购买专利是好方法,但是不便宜呢,竞争力就没了。侵犯专利对于国际航行的船来说,是断断不敢的,除非你不去欧美!
当然,还有收购,连专利带团队一起收购,说不定哪一天会有阿里巴巴牌、百度牌罗经。看看与google同时起步的百度,也只能收购点东西了。
格力空调、格兰仕微波炉、华为手机等等家用电器的确做得很不错,同样是电子产品,为什么船用电子产品就没能做起来呢?其实这还是个从仿制到竞争,最终领跑的过程,空调业、微波炉业、手机制造业也是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才到今天地步的。远洋船用电子产品难以经历仿制的过程,仿制很容易造成专利麻烦,在竞争环节落败。家用电器则不然,销售到哪里、会出现什么样的专利冲突都是可控的,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去改进产品,研发核心技术。
2、质量管控瓶颈
即便收购,有时也并不那么容易,也许可能会糟蹋掉一个声誉卓著的国际著名品牌。摩托罗拉的通讯产品做得的确不错,有很多专利,2014年1月30日,中国联想集团以29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公司的手机业务。遗憾的是并没有收购其别的通讯产品业务。一些一流产品到中国人手上,品质控制就会发生问题,买过Think Pad笔记本电脑,不幸遭遇显卡门,显卡上的一个集成电路发生问题,唯有换主板,残值也抵不过换块主板呢,只能报废。往后再也不买Think Pad了。
3、可靠性瓶颈
远洋船可靠性要求高是航海电子设备的另一大瓶颈,可靠性是需要时间来验证、改进的,由于专利的原因,难以直接在远洋船上大规模试用,沿海船的配备又总是落后于远洋船。若设备能在军舰上先应用,然后军转民倒是可以克服仿制过程,然而中国很少有可以军转民的驾驶台设备,网友拍到不少军舰上的FURUNO,JRC等品牌的天线,有人揶揄日本人若不卖配件了,如何收复钓鱼岛呢。
4、人文学科的落后,制约了驾驶台设备的推广、应用
这一点比较难以理解,比如,这几年,中国在通讯产品上是有很多亮点的,有的也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。比如,有人推广背靠鑫诺卫星的卫通设备,做得也不错,价格还优惠。然而由于必须且只能通过中国局域网落地,无法使用Gmail , 无法twitter,更无法Facebook,通信会受到很多限制,国际上无法推广也就在情理之中,有的最近据说改为香港链路了。
鉴于此,短时间之内,远洋船的驾驶台依旧将充斥着外国产品。